来自上海创投圈的30封信:让我们铭记2022年的春天(VC篇)

时间:2022-05-21 13:10:19       来源:猎云网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2022年4月,上海的这个春天很特殊。

疫情影响下,百业萎靡,人心浮动。创投行业的流动性被进一步抑制。而这种情况下,被围困的投资人们,拒绝躺平,他们投资、募资、管理皆不止步。

对于VC们而言,在经历了此轮疫情之后,正在重新校准自己的投资标准和投资节奏,不仅要将疫情影响因素列入到新项目的考核,也因为很多项目没有业务拓展暂缓融资,估值上反而比疫情前有了更多协商空间,加快投资也成为危机中的新机遇。

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政策能够更好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给与政策补贴和税收优惠。因为只有有了好项目供给,中国创投才能更好发展。

每一位坚守岗位的投资人都是战士。作为中国创投的“守门人”,这些早期机构的投资人,在长期主义的坚持中,坚守着自己的投资初心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

疫情,对于投资行业来说具有镜像效应,大家更好了理解了行业,看清了自己。当阴霾散去,他们必然会以新的勇气迈向新的战场。

以此,融资中国采访上海30多家机构投资人,以他们各自不同的声音,真实记录2022年这个特殊的春天,关于中国上海创投圈的那些特殊故事。

01 火山石投资创始合伙人章苏阳:一切都会过去,总是有希望的

居家办公期间,最大的感受是“慢下来”。疫情对募投管退每个环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谈项目当面聊比较能产生“chemistry,”对创业团队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疫情封控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视频谈项目。除此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做现场尽调,这是封控对投资行业带来的最大影响。

对于被投企业来说,偏软件的企业受到的直接影响会少一点,但对于做硬件、尤其是需要上下游配套材料等产品的企业来说,由于供应链的问题,受疫情的影响较大,接下去要看经济恢复的程度。

【居家所思】

从事投资行业的人基本都是“乐天派”,因为相信这个世界是能够被改变的。这两个多月发生的事情是个干扰,但不太会从根本上动摇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历史上来看,00年互联网泡沫花了两年的时间恢复,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后来的互联网巨头也是那个时候诞生的;08年美国次贷危机花了18个月硬性恢复了,软性的问题延续久一些。所以我觉得,悲惨的事情都会过去。

我们火山石投资持续关注三个领域,一个是数字化,也可以称为软件化的数字经济;另一个是由各种最新技术的交互融合而产生的新一代硬科技;最后就是生命科学。我们依然非常看好这三个领域的发展。

【我对行业有话说】

在任何时候,人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一些事物,人类总是有希望的。

02 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全面落实“金梧桐计划”

自3月24日开启居家办公。除了投资业务本身,疫情防控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对公司内部疫情防控动态管理,一方面,协同生态圈相关企业参与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而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被投企业迎来了契机和挑战。盈科资本投资生态圈的洛必德、真实生物等企业就成为抗疫一份子。洛必德研发的消杀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机器人接入防疫生态服务体系,以智慧“大白”的身份承担起疫情防控工作。公司战略布局的真实生物研发的抗新冠新药完成三期临床,据蒋建东院士介绍治疗效果良好,有望为全球新冠治疗发挥作用。

盈科资本体系中高速发展的被投企业有大量的扩产落地迫切需求,但或多或少存在对接政府资源不足导致新建产能落地慢的瓶颈,疫情阻隔让这个问题更为棘手。

为此,盈科资本全面实施“金梧桐产业落地计划”,旨在发挥盈科资本储备落地企业众多的资源优势,批量化推动具有产能落地需求的企业与具备产业落地条件的地方政府合作,促进企业新建产能落地,实现政府招商、盈科赋能等多方共赢。目前,“金梧桐计划”正在紧锣密鼓为近50家首批创业企业匹配合适产业落地“沃土”。

【居家所思】

任何行业都有发展竞争的周期性,冷板凳和热风口更迭,峰谷波动是常事,穿越周期后依然在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股权投资既然是长线价值投资,那么耐心和预见缺一不可。在战略上居安思危,前瞻布局和长线经营;在战术上理性克制,聚焦主业、做精专业。

【我对行业有话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在价值投资的路上守正出奇。

03 达泰资本创始合伙人叶卫刚:企业要尽量做到供应链的多元化

疫情期间,我们成功完成了2个项目的IPO申报和3个项目的投资。这些是在封城之前完成的尽调,后续通过视频方式继续推进,远程开的投委会。

短期环境的改变,并不会让我们的投资策略有明显变化,只是近期的工作效率低一些,需要现场尽调的新项目暂缓,周期延长,新基金募集也是同样问题。唯一需要调整就是做事要有耐心。

我们看到,真正想做中长期硬科技创业的创业者热情一点不比以前差,唯一受影响是国际旅行问题。我们关注的很多早期硬科技的创业者都是海归,跟踪的几个不错的项目,也都谈好了团队回国创业,现在就是拿不到签证,回不来,项目只能延迟。

募资方面,从来不容易。达泰去年完成了几只大额基金的募资,粮食储备充足。今年会适当募集两只针对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为导向的产业基金,进度可能会慢,主要是疫情不能见面。另外,达泰也在募集新的第三期美元基金。现在,很多海外的LP对中国市场确实存有质疑和不确定,需要我们做更多解释工作。

【居家所思】

疫情之下,很多同行,信心受到打击,不敢出手或者出手慢了。但对于像达泰这样以早期硬科技项目为主的机构而言,好项目估值降下来,或许是出手的好时机,当然也要谨慎。

投资是长周期的事情,定投资策略或者选投资标的,应该看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圈层内寻找机会,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别想着赚快钱,也不要受一两个月的短期因素影响。现阶段或许正是一个洗牌周期。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长期投资思维,机构很难活下去。

经过这次疫情,大家也要吸取教训,以后的高科技企业一定要做好养成远程办公习惯的准备,做好人员各方面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尽量做到供应链的多元化,至少供应商不能都在同一个城市。

【我对行业有话说】

未来,中国不需要这么多创投机构,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做创投。硬科技投资的壁垒很高,如果团队没有这方面的行业深度和经验,不要自己做项目,或许做LP更靠谱。

要么回归主业要么做LP,这是应该想清楚的一件事情。

04 彬复资本创始合伙人 陈宇:企业要保证至少18-24个月不融资仍能正常经营

自3月上海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迅速把工作转移到线上,尽量将疫情对办公的影响降到最低。在线上,我们持续推进项目的尽调工作,推进了4个新项目的上会,完成了2个项目的投资决策;投后方面,我们在疫情初期及时与被投企业充分交流,提示关注风险并早做准备,特别是要保证现金流安全,正在融资的尽快完成交割,并对未来现金流进行谨慎预估,保证至少18-24个月不融资仍能正常经营,今年一季度有5个已投项目完成了后续融资。令我们感动的是,我们的一些保供物资生产企业还积极投入到抗疫第一线,向老人、学生等弱势群体捐助抗疫和生活物资,保障他们在封控期间的正常生活。

在募资方面,得益于彬复持续稳健的投资业绩以及新老LP坚定的认可支持,我们在今年年初完成彬复五期基金的首关,在疫情期间逆势完成了超6亿元人民币的签约,老股东大比例的追加投资,并引入了新的大型机构投资人,成为了我们应对突如其来奥密克戎疫情的有力筹码。

虽然疫情使我们的工作节奏慢了下来,但同时给予我们更多时间去思考投资策略并深化行业研究。在封控期间,我们对数字经济、AI视觉检测、零工经济、跨境电商等重点关注行业进行深度研究与复盘,为解封后的投资工作打好基础。近期我们重点关注数字技术赋能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制造项目和智能驾驶产业链的软硬件项目。

【居家所思】

疫情和防疫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既反映在出资方的投资意愿,也反映在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包括已投企业的后续经营和扩张计划。

目前看来,对创业企业端的影响更多集中在一些具体行业,而二级市场估值和流动性的降低已在弱化对退出和投资回报的预期,这将较大程度影响到募资,继而影响到已投企业的后续融资。我们一方面推动被投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保障现金流稳定,为低迷期作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也跟投资人充分沟通我们对市场变化的理解及投资策略的安排,着眼长期、着眼未来。

【我对行业有话说】

面向未来,守护价值,静待花开。

05 杏泽资本 管理合伙人刘文溢:寒冬之前积草囤粮,疫情之下致虚极、守静笃

疫情加上二级市场倒挂,对部分被投企业的融资、临床和上市推进会造成一定难度。杏泽资本在此之前,已经提前预判资本面的紧张局势,与需要融资的企业提前预警,把握节奏帮助他们进行融资布局,快马加鞭赶在寒冬之前积草囤粮。疫情期间,帮助多家企业在PR和GR层面进行多项融资和阶段性进展的新闻发布,在增加知名度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了企业招聘、商业合作和下一步融资等,尽可能降低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居家所思】

疫情这一“暂停键”给了我们更多系统性思考的时间。

从长期来看,把未来5-10的趋势以及如何与之匹配的策略梳理清楚。从短期看,关注疫情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和投资机会,要突破自己的惯常舒适圈迅速作出调整。

我们专注于生命科学中早期投资,关注技术先进性、团队能力和最终是否能产生临床价值。从资本角度,一要尊重科学,二要坚持长期主义。天天寻找风口,玩模式创新是很难创造价值的。浮躁是FIC最大的敌人,真正的科学创新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

我们要学会关注市场价值,从后端市场往前端研发看。没有市场的产品研发就是耍流氓。而预测产业发展方向即未来热点赛道对早期投资非常重要。

我们判断,创新技术平台和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将会是未来5年最大的投资赛道。这些领域公司的发展和上市,将会带来生命科学在资本市场的第二次繁荣。

【我对行业有话说】

对于未来,可能会淘汰一批缺乏竞争性产品或者现金流断裂的企业。此外,一二级市场倒挂现象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能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倒挂。

资本市场永远会用新“热点”来淘汰旧企业。倒挂现象的解决,不一定是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涨,也不一定是一级市场的估值下调。更大概率是新一批优秀的平台型企业逐步走向资本市场,带来二级市场的再度繁荣。

06 远翼资本合伙人裴耘:很多同行并没有停下,对优秀项目的争夺始终存在

虽然疫情难免让市场对项目的短期前景变得进一步看淡,但我们知道在一些长坡厚雪的赛道依然有很多不在封控区的同行们非常活跃,竞争始终存在。作为我们自身来说,在积极跟进优秀项目的同时,稳定和助力好现有投资组合,尤其是帮助其中的优秀项目加速发展或者度过暂时困境是近期的工作重点。

疫情早期,甚至从去年限电开始,我们就开始关心供应链的潜在影响,很早就协助了被投企业评估供应链风险,针对不同假设做出至少一个备份案以便快速反应。在上海疫情逐步加重之后,第一时间提示潜在风险地区的项目做好封闭期的隔离办公预案,并推荐我们的被投企业e签宝、唯智等企服项目提供线上办公的快速解决方案和自动化物流的升级方案。

对于供应链存在短期困难的企业,我们会利用自身资源和背后远东宏信集团的强大网络,尽量为被投企业寻找潜在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或者短期替代方案。

在投资环节,因为上海的疫情封控导致进行中的项目不得不中断,但我们会持续地与项目保持交流,在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协调资源去帮公司解决问题,至少一起出谋划策,即便是未投公司也会以股东的心态始终与公司一起面对困难。

【居家所思】

每个行业都会有发展的峰谷,有的是科技或经济发展的周期所导致,有的是政策的阶段性变化所导致,但回顾大多行业不难发现最终还是呈现螺旋上升的形态。长期来看,我们更相信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进步,从而带来经济增长又继而反哺科技所形成的正向循环。

在科技领域,我们会更关注在疫情期间依旧能达成良好增长,依旧能实现出色供应链管理的项目,某种程度上也在借助疫情这个筛子去进一步发现好的投资标的。对当前阶段的项目,我们会把风险定价工作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周期里去评估一个合理的估值。当时间线足够长时,我们向后回顾不会过份乐观,向前展望也不会过份低悲观。我们目前重点关注国产替代、甚至有望定位全球市场的高端制造,也包括为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的智能制造与企业服务方向,也相信这些赛道终将跑出穿越周期的优秀企业。

【我对行业有话说】

乐观、审慎、耐心地与好的管理团队一起穿越周期。

07 嘉定孵化总经理陈斯佳:需要想办法帮助企业生存,面对危机

对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做过一个问卷统计,90%以上的非生产型企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在疫情封控期间产品/服务的渠道受阻,商务交流活动减少,其次是公司运营和人员成本的压力,所以对创始人来说,没有订单或者订单无法执行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同时,因为部分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公司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居家办公的条件和抗风险的能力就很弱。

我们发现一些在数字化经营模式转型做的比较好的企业,由于很早就开始利用电子签名、线上SASS等的管理方式,抵御危机的能力就会更强。

【关于投资】

对于我们来说,未来的投资节奏会有所减缓,系统性的大环境可能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有潜力的优质项目个体还是有很多确定性的机会,对于有社会责任的国有基金来说现在不是抄不抄底的问题,而是需要想办法帮助企业生存下来,更好地维持社会经济面的稳定向好。结合企业的共性问题和期盼,一是希望能够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接受企业的诉求和建议,能够把很多政策都落实到位,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也是疫情后最重要的稳定器;二是加大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比如和银行同步的科技履约贷的线上审批,创新资金的线上申请,这些数字化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社会停摆的负面影响;三是能有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的国有平台可以借助地方资源优势给与企业切实的帮助。

【我对行业有话说】

希望企业能排除万难,沉着面对危机,勇敢投身变革,不负这个时代给予的一切。

08 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短期来看,VC和创业者要调整心态,降低预期

居家之后,用于线上会议的时间比例从原先的20%-30%左右提升到了50%以上,保持每周都有立项会/投决会的节奏,但要求提升投资标准,将更多时间用于研究和内部培训,为期待中的疫情解封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有所提升,可以长时间段进行沉浸式学习,也有时间锻炼身体,身体素质确实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些被投企业,尤其自身供应链或客户供应链位于上海的科技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需要现场交付实施的企业也延迟自身的交付进度。我们会为企业整理可申请的政府支持和补贴清单;在业务资源和资金资源方面,为其寻找潜在客户和投资人等。

【居家所思】

疫情对投资行业最大的打击,还是在出资人和投资人信心方面,市场参与者对于经济的预期发展变得比较悲观,资金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紧张态势。当市场情绪下滑,对募投管退都有一定负面影响。作为应对,我们会加强和LP和被投企业的沟通。

创投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长线资金的支持。

在市场化投资人信心受损的当下,我们非常期待政府能够出台一些稳固投资人信心的政策,比如,创投基金应当有办法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但实际的落地其实还是会有一些一刀切的方案导致税收成本过高,市场化的出资人最终的回报低于预期的情况;另外,也希望政府鼓励更多的国有长线资金参与到资本市场的建设中来。

当下,创投行业的困难,以及部分亏损科技企业在二级市场的遇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过往的投资模式的一些弊端。比如投资人更多关心企业收入和客户群体的增长,但对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及创造价值能力的思考相对偏少;比如对于一些热门领域给予了过高的期待和估值等,相信这次调整会让后续的市场更加冷静有序的发展。

【我对行业有话说】

面向未来,短期来看,VC和创业者都要调整心态,降低预期。当下及未来的环境,会“奖励”有真正具备韧性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09 磐霖资本合伙人刘雨衡:我们从事的是长期价值投资事业,面向未来,坚守初心

居家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反而更忙了。

从早到晚各种线上会议,处理基金、投资、投后等各类事务,利用外部团队协作,加大Soucing和研究力度,团队各部门都在正常运转。在此期间,两大领域的年度投资策略会议顺利进行,并形成今年的思路和节奏;新基金也顺利close,被投企业也有顺利拿到融资。

疫情在供应链、市场需求、销售触达等方面,对被投企业的影响是普遍的。我们的被投企业创始人,因为疫情遇到的困难和变化,也和我们加强沟通联系,交换意见和看法。而我们也看到了创始人们的临危不乱,反应迅速,真正体现了他们作为企业家的管理能力的提升,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企业的韧性和坚强。

比如,我们的冷链运输平台——瑞云冷链,本身就是此次上海疫情下的保供的冷链物流企业,他们凭借其平台优势和网络优势建立了一套应急机制,快速反应奋战在一线,确保了食物的运输。而帮助是相互的。瑞云冷链在保障民生的同时,也为我们磐霖及其LP以及其他被投企业运送物资,表达他们的关心。

【居家所思】

因为疫情,封闭在家,反而有了更多时间去复盘和思考。

募投管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对效率的影响,也有一些合作伙伴信心动摇。但我们还是传递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既有底线思维,也保持合理的乐观。

投资端不确定性的增加,反而推动更多项目出来融资,创始人愿意储备更多的资金应对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和二级市场表现正在挤掉泡沫,也在传导到一级,市场整体估值在下行,机构策略都在偏向保守和谨慎。

我们也不例外,会投向更多的老项目追加和高确定性的新项目,会把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作为新的因子考虑进去,去完善我们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围绕需求,抓住那些长期持续的,穿越周期的,真正解决行业或者人群痛点的创新机会,进行投资布局。

【我对行业有话说】

疫情是短暂的,是非常态的。我们从事的是长期价值投资事业。面向未来,坚守初心,坚定VC投资的担当,在科技创新领域坚持精品化投资,投早、投小、价值共创成就黑马。

10 内向基金合伙人孙婷婷:更长期主义的耐心,更深度高效的资源结合,是今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疫情2年有余,包括3月至今的上海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普遍且方方面面的,居民行动不便、商业活动停摆、恐慌情绪交织,加上过程中行业政策、资本市场和地缘关系的变化,多重因素互相作用,使得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我们与被投企业保持了紧密的交流和探讨,基本是以半周为节点。除了彼此常规心理疏导和更多对微观层面的信息互换之外,我们会以疫情将常态化为考量,帮助企业站在更远的视角上。另外,我们也积极撮合被投企业之间的品牌合作,产品组合创造更新的使用场景,以投资人的信用背书降低被投企业之间的信任成本、提高交流效率。

【居家所思】

消费赛道是可预见的穿越周期、国界、民族的行业机会。

我们非常庆幸,在过去几年的消费热浪中,依旧保持对于市场的敬畏和不盲目跟风的初心,不断学习进化以跟随优秀创业者的步伐。我们始终着眼于发现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优秀消费企业,继续关注新消费各个领域的早期企业,包括最源头的合成生物、上游的供应链、下游的产品、品牌和服务等。

我们坚持寻找有相同价值观的创业者同行,相信最终的商业结果会是与之相符的表现。我们认为深刻消费洞察所驱动的社会价值,是商业巨大成功的唯一发动机。消费创业有其底层逻辑和自然规律,优秀的创业者在变幻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掌握快慢的节奏感,我们希望能与他们同频共振。更长期主义的耐心,更深度高效的资源结合,是我们在2022年对自己的要求。

面对新一代创业者,投资人必须要有深度且持续进化的品牌认知,有更加国际化的品牌视野,拥有从Seed到IPO的全局观,和从产品、品牌到运营的外部战略视角,但又能以敬畏之心对创业者保持友好的资本态度。我们会坚持于万变之中捕捉不变的机会,以创新和爱让世界更美好。

【我对行业有话说】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优秀的投资机构应该像优秀的创业者一样,要建立能穿越周期的生命力:保持敬畏之心、保持独立思考、坚持长期主义,是创投行业的唯一路径。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更加要保持初心,秉持长期主义的耐心。当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切试图走捷径或投机取巧都会埋下隐患,因此:守正足矣,不必出奇。所谓长期主义,不外如是。

愿大家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11 百联挚高资本创始合伙人高洪庆:拒绝躺平,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一个多月,我们对已经立项的拟投企业无法进行现场尽调,而现场尽调是我们风控的基本要求,这是在线访谈无法替代的,这在客观上拉长或者推迟了投资决策的进度和周期。另外,我们也在考量拟投企业的抗压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这也影响了我们的投资决策。

居家办公期间,没有选择躺平和消极,相反,比正常工作还紧凑,感觉更累。我们每周组织3-4场行研和培训;梳理更新优化各项基础管理制度和流程;召开各部门专题会议;与投资企业更频繁交流。

【居家所思】

我们的投资策略没有任何变化,依然坚持独立思考,不跟风不追风不造风,但决策会更加谨慎。真正优秀的公司永远是凤毛麟角,伪明星公司在疫情黑天鹅环境下势必会原形毕露。现阶段,一些公司的估值还没有完全回归本来的价值,二级市场的巨变尚未完全传导到一级市场,我们觉得现在未必是抄底的最好时机,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但真正优秀的公司永远值得投资。

【我对行业有话说】

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12 靖亚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沛 :先活下来,穿越周期之后方见强者

疫情突发后,我们第一时间和被投企业CEO一对一作了交流,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和业务发展的策略建议,包括人力发展、现金流管理、工商法务和品牌市场等投后支持,同时也看到靖亚的被投企业在稳健运营之余,积极的利用SaaS工具支持抗疫工作。

应对当下的资本寒冬,靖亚给创业者的6点建议:

1、以现金流和ARR两个指标,全面评估公司经营状况,制定相应战略

2、低于50万平均人效,立即优化团队且一次到位

3、不要纠结估值和不必要的条款,让投资人更愿意出手

4、迭代商业模式,且时刻持有Plan B计划

5、坚强的领袖意志,和透明、公开的人性化沟通

6、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寒冬反倒是组织升级的最佳时机

【居家所思】

靖亚持续all in在企业服务赛道。成立不到5年,投资大约30多个优秀的SaaS项目,遵从优中选优、谨慎出手和长期陪伴的投资理念。

近期,估值下调,除疫情和国际局势等原因外,内因则是前两年国内外企业服务赛道估值的飙升,资本市场动辄给予30倍PS后,由二级市场传导到一级市场的一轮估值回落。我们也观察到某些海外知名投资人近日喊出10倍PS是可接受的上限。

我们认为,在回归理性常识的基础上,要差异化的精细评估不同公司,更多还是看企业内功,比如续约率和续费率等核心指标,最终比拼的还是公司长久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

【我对行业有话说】

String to win。先活下来,穿越周期之后方见强者。

13 蓝湖资本创始合伙人胡磊:在市场低潮期,融资比估值更重要

由于蓝湖投资的赛道相对聚焦在企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所以,此次疫情冲击,我们被投企业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共性。蓝湖的投资团队中很多同事也有丰富的业务运营经验,因此我们最近也在跟他们频繁沟通做一些经验分享,包括销售节奏的把控、业务出海、内部运营精细化管理、企业内部价值观输出等。

疫情期间,创业者本质上最重要的是关注业务,关注产品,关注客户。在业务层面,注重基本面和核心资源的投入效率,包括财务指标的健康程度、产品的创新力、业务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等,同时也要追求高增长,创业公司没有高增长,存在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投资人上面,因为投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如果业务没有起色,投资人的资金从长期来看对业务也爱莫能助。

此外,财务方面要开源节流,看住现金流,不要在乎估值,抓紧融资。

【居家所思】

由于纳斯达克指数从08年开始一波长达十四五年的大牛市,很多软件创业者,甚至包括很多投资人对资本市场估值的预期都是基于大几十倍倍的PS,认为只要销售额上去了就能融到资。现在整个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在重置,包括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环境也在调整,这些都会从根本上影响融资环境,大家对估值的预期需要降低。

另外,企服软件在经济周期中有相对高的确定性。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软件企业不论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都会持续跑赢市场。

【我对行业有话说】

面对新经济周期的全新估值逻辑和融资环境,顺应大势,坚守品质。

14 清新资本合伙人曹抒阳:封控期间,花了大量时间对重点赛道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

清新主要布局的是绿色双碳相关赛道,行业企业本身的业务遍布全国,受到上海疫情影响比较有限。但确实对我们投资行为确实造成了我们的影响。我们一方面是和项目方组织了大量的电话会议和线上的访谈,然后很多项目最终还是要到实地去看产品、看应用场景、看团队,这些只能等解封后去补课了。

在投后管理层面,具有线下消费场景的被投企业受到影响较大,我们第一时间了解被投企业情况,协助探索业务突破的机会,在危中寻机,与被投企业站在一起共度难关。

同时,我们团队在封控期间把部分的工作重心放到了投研工作上,花了大量时间对重点赛道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并且也会有相关的著作推出。

【居家所思】

市场上很多消极、遇冷、内卷的声音,部分现象确实是在真实发生的,并非危言耸听,但大多数也只是对过往不理性估值的回调,正好叠加到近期国内外大环境的剧烈波动,显得尤为刺眼。历史屡屡证明,超越企业价值本身的估值,超越以最终二级市场退出预期为核心逻辑来倒推的一级市场项目不同阶段公司估值,最终都回回调的。所以在当下大趋势不确定性加强的情况下,投资更应坚守朴素的投资原则,加强对自我的监督,加强基金风控。

【我对行业有话说】

未来,我们还是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大盘的韧劲和转型动力,以及其中孕育的激动人心的变革和创业机会。寒冬总会过去的。

15 众晖资本毛科杰:疫情封控期间依然完成了一例投资

尽管整体投资节奏有所放缓,众晖利用各种在线沟通工具实现杭州团队和上海团队的有机配合,依然在疫情封控期间完成了一例投资案例。

居家办公之后,众晖上海团队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投后管理及行业研究上。利用封控期间相对较多时间,鼓励投资团队加强阅读和学习,分享优秀的书籍与研究报告,在众晖资本重点关注的消费和科技赛道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封后迅速开展投资工作奠定基础。

此次疫情,对于上海地区线下服务型企业的影响较大,我们对所有已投企业进行了复盘分析。根据每家企业的特点进一步提炼及明确业务核心运营指标,为投后管理工作提升效率。

【居家所思】

当前,不确定性导致的信心不足可能是本轮疫情对投资行业的最大打击,主要影响体现在投资环节。

众晖长期专注在消费和科技领域,在疫情前已经对行业布局和投资节奏进行了一定程度调整,自2019年加强了消费领域早期企业的布局,控制对于纯线下服务类企业的投资比例。在2020年下半年消费品行业估值开始快速上涨阶段,我们整体放缓了投资步伐,

此次受上海疫情影响,在项目供应端由第三方FA等机构推荐的项目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团队基于行业深入研究、被投企业资源网络挖掘的一手项目反而有一定程度增加。对于估值,现在市场有明显下降趋势,本轮疫情后可能进一步下降,相较过去,可以加速投资。

但更长远的影响,也会体现在募管退环节。由于对未来宏观经济和不确定性的担忧,被投企业后续融资和退出将会面临一定挑战,进而影响新基金的募集工作。而我们新基金原计划的募资工作,受疫情影响也只能延后开展。

【我对行业有话说】

中国创投行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6 飞凡创投:很多企业暂缓了融资的节奏,却在估值上有了更多协商空间

疫情之下,创投行业最大的困难肯定是募资和投资,都是因为无法出差见不到人。飞凡负责融资/投资的同事都有在在疫情最初就离开了上海,保证了在外地出差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环节了压力。

在项目端,很多企业因为最近业务没有拓展也暂缓了融资的节奏。估值上反而相比疫情前有更多协商空间。飞凡后续希望通过疫情挖掘出一批在疫情下凸显出坚韧的优质企业,并给与投资。此阶段,主要方向还是在看碳中和、还有专精特新的方向。

被投企业涉及线下生产/销售的都受到非常大影响。很多企业不得不暂停销售和履约部署的动作。飞凡创投第一时间采集企业的现金流数据,帮助企业确认现金流的情况,并提出业务建议。

针对业务停滞问题,在4月中旬组织了一场CEO交流活动,一起探讨疫情之下应该如何做哪些业务层面的调整、如何采用多种融资手段解决现金流的问题。五一节前,飞凡统一组织被投企业展开线上+线下路演,对接了一批投资机构,帮企业渡过融资难关。

【居家所思】

这次疫情对初创企业的打击很大,最重要的还是希望政府政策能够更好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给与政策补贴和税收优惠。有了好项目,创投才能更好的投资。对于创投行业,应该更关注企业业务的本质,真真正正做好长期扶持初创企业发展的准备,而不是像前二年一样一味助长泡沫。

【我对行业有话说】

面向未来,坚持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必将获得回报。

关键词: